有关中国戏法(二)

对传统古彩戏法(落活)的几点体会
1、首先说一下演员和服装
一般的演出由二至三名演员,一位主演(使活的),一位助手(量活),还有一位接、递毯子的助手(检场的)。原来使活的、量活的都是男演员,近年来有女量活演员,还有用两名甚至更多的女助手,比如使活的穿清皇帝服装,四个女助手按宫女扮。舞台效果漂亮,出托快,宫女来往穿梭,颇显古彩戏法之大气,但有一点,皇帝变戏法,多少有些令人不太舒服,就像前些年评剧里出现领袖角色,多少总觉得不习惯。一般古彩戏法使活演员穿大褂,下摆约一米,即周长约二米左右,上身略比下身瘦些,掩襟也比相声演员穿的大褂宽些,为的是护托。古彩戏法大褂的做法很是讲究,舞台上不能给观众肥、肿的感觉,这要和有经验的裁缝师傅仔细探讨。我们见到的房先生的这件浅色大褂就非常得体,我本人的大褂是黑缎子团花的,属深色,效果上远不如房老的这件合身,所以在演出时,有时上身套一件中式坎肩,但坎肩多少有些挡手,出托时略比平时慢些。还有一点,大褂一定是夹的(即有里子的),否则穿上不平整,粘上活之后,高一块凸一块的,不漂亮。下摆要圆,前襟要随身,下摆不圆容易在下摆处抛托;因为大褂的纽襻只系到腋下,下面的襻子不系,所以前襟不随身,衣服就像没穿好一样,不整齐。女演员的短袖袄、长裙我个人觉得比大褂视觉上要舒服些,具体做工不详。
2、再说一下道具
古彩戏法的道具大体相同,细微处略有差别。护托一般用袜单(也有写作“挖单”的),据说这是一句满语,意为毯子,当然不是一块,要根据需要更换,换袜单的人也是安排好的助手(检场的),不是随意什么人都能做的。我还见过用一把大纸扇护托的,效果也不错,更增加神秘感。所变出的东西不同的场次也会有些许不同。我们先以房老这场为例说明一下道具的名称:古彩戏法在行内被称为“落活”,即彩物从身上落在台上。落活中的道具有些有自己的专用名词:先出四个带水带鱼的玻璃碗,在落活中,碗叫“会儿”。然后是大小不等的五个或七个垛在一起的带水的鱼缸,看似一个由玻璃鱼缸垛起来的“葫芦”或是玻璃鱼缸筑起来的塔,所以又叫“垛葫芦”或“玻璃塔”,每个鱼缸都是单的,不是粘在一起的。再出即是放在一个盘子上的七个带水的玻璃杯,名曰“七星子”,杯是活的,不是粘在盘子上的,水是真的。再后面便是能“自燃”火盆,大一点的称作火盆,小一点的称作火碟,火碟一般是双的,即两个火碟一起出。最后一个是放在一个盘子上的一个较大的鱼缸,缸里有水,水中有鱼,这件道具被称作“撮钹”, 撮钹不同于别的鱼缸,就是能变出来,还能变回去,即能够回托。最后房老以若大年纪仍使了“跟头会儿”,即脱掉大褂后,小打扮侧空翻,再变出一个带水的玻璃碗。
除了这一版的视频画面中见到的以外,落活还有一些道具:珠子灯,用彩色珠子编制的宫灯,灯帽可以摘下来,共两个;三戟瓶,下部是一个高约60 cm左右的古瓶,上部是三只木制的兵器“戟”,取平(瓶)升三级(戟)之意;坐物碗,真径约60cm以上的古磁碗,里面带水或带花;桃盘,一大盘桃,一般用于贺寿演出,桃盘也可回托。有一场小落活,名曰“三戟瓶回桃”,又名“回桃勾月”:即先出三戟瓶,再出桃,回桃,后出两只坐物碗(带水),不用袜单,抢托出桃。大鱼缸,行内称“开缸子”,带水带鱼;带有干果和点心的盘子,真径约九寸左右,行内称为三件子,事实上是九个,干果是散的,散放在盘中的。女演员的落活,还有花盆花,带盆花树,船等,细节不详。一般彩物变出后即放在台上,讲究些的放在事先预备好的支架上,据说有的演员出托时连同支架一起出,但是我没见过,早年还有的演员把火盆改作小火炉,取名“炉火正红”,这些我只是见过照片,没能看过现场。

为您推荐

相关评论

返回顶部